有的人总以为房子是父母的,即使将来父母走了,房子也理所当然属于自己,肯定可以一直住下去,即使不过户,也不影响自己身为继承人的产权
殊不知,新规以后,继承父母的房产,如果长期不过户的话,就会失去法律保护,届时房子可能不再属于你。
一、法律对产权人的规定
根据我国物权法规定,产权人是指依法对不动产享有占有、使用、收益和处分权利的主体。
拥有了房子的产权,在房产出租、转让、继承、抵押等各个环节中,才能被法律认可。
也就是说,房子的产权证上登记的主体,才被认定为法律上的产权人。
如果原来的产权人去世,房产就变成了遗产,而根据民法典规定,遗产需要通过法定继承、遗嘱继承或者遗赠抚养协议等方式来确定新的产权人。
如果原产权人去世之后,新的继承人始终不办理过户,那么,该房产的产权状态在法律上就是不明晰的。
这个时候,作为家人,只拥有这个房子的使用权,并没有产权,倘若要将房子卖出、抵押等,就会造成被动!
二、继承的房子一直不过户,可能引来风险,甚至可能导致房子不属于你
1. 容易引发遗产纠纷
根据民法典新规,遗产继承顺序如下:
第一顺序:配偶、子女、父母;
第二顺序:兄弟姐妹、祖父母、外祖父母。
继承开始后,第一顺序继承人优先继承,第二顺序继承人不参与;
若无第一顺序继承人(如配偶、子女、父母均不存在或放弃继承),则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。
如果是多子女家庭,产权一直过户,就可能夜长梦多,导致引发遗产纠纷
2. 无法转让交易
如果房子一直没有过户,房子就没法进行买卖,不能进行买卖过户手续,
因为办理买卖手续时,是需要严格审查房屋的产权情况。
3. 拆迁补偿受阻
一般都拆迁补一般来说,拆迁补偿都需明确产权来进行补偿确认,
如果未过户就不算合法产权人,就会导致无法获得该有的补偿安置
4. 继承不受法律保护
根据民法典相关新规,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是三年,但自继承开始之日起,超过20年的,人民法院不予保护。
超三年诉讼时效,权利人虽然可以起诉,但对方能以时效已过抗辩,导致权利人有丧失胜诉权风险;
如果超过二十年,即便权利人一直不知道其权利被侵犯,也不得再起诉。
所以,长期不过户,就有可能导致房子最后不属于自己。
所以,为了避免上述风险,一旦老人去世,继承人就需要及时办理过户。具体怎么办理过户呢?
三、继承人如何办理过户
首先,要确定继承人
办理遗产过户之前,先要确定继承人。
根据《民法典》,继承方式主要有法定继承、遗嘱继承和遗赠扶养协议三种。
如果三种情况都出现了,那么最终的效力先后:遗赠扶养协议的效力最高,其次为遗嘱继承,最后为法定继承。
遗赠协议和遗嘱都会明确继承人,而法定继承则依据《民法典》第一、二顺序原则,确定配偶、子女、父母等继承人。
其次,注销死者的户籍,并获取死亡证明
确定了继承人以后,继承人就需要前往死者的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办理户籍注销手续,并获取死亡证明。
然后,继承人携资料办理继承公证
继承人带上相关的材料(身份证、户口本、死亡证明、房产证原件及购房合同、契税发票、和死者的关系证明,如果有遗嘱还得带上遗嘱,等等),去到公证处办理继承权公证。
然后,公证处对继承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,并出具继承公证书。
如果多个子女,可能还需要所有子女都到场公证。
最后,办理房屋过户登记
即使能拿到继承公证书以后,携带相关的材料去到房产交易中心,现场填写《房地产登记申请书》,提交审核通过后,获得新的房产证。
到这里才完成了整个过户流程,确定了新的产权人。
至于过户的相关费用,按照现行的政策,继承过户涉及的费用相对比较低,只需要过户登记费和公证费,一般公证费每平米几十元,登记费1套房子80元左右。
(参考流程)
继承过户不是小事,不能因为是独生子女就一拖再拖,最后很容易导致房产被其他人分割,甚至长期不过户可能导致失去法律保护。
所以,及时办理继承过户,是很有必要的!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