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脚黄仁勋刚夸完中国市场,还要顶住美方施压坚持对华开放H20芯片,后脚就被爆出该芯片存在安全问题,甚至可以远程关闭。
这边英伟达还在坚持,称芯片没有植入“后门”。但问题关键不在于有没有安后门,而是对华专供的H20芯片,从一开始就没安好心。
一、H20芯片阳谋: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
最近,英伟达的CEO黄仁勋,对我国市场和企业可谓“大夸特夸”。他在央视采访中称“中国市场独一无二”,还表示:中国供应链是“世界级奇迹”,称“中国创新不可阻挡”。
这么看,似乎黄仁勋十分热爱中国市场、敬佩中国技术发展,但这一切恰恰暴露了野心。在美国要全面限制对华芯片时,他表示:让他们对进口芯片形成依赖,磨灭研发精神,这才是彻底的封锁。
所以对华提供的芯片一次又一次降级,哪怕美方不断收紧限制,英伟达也要坚持将性能打折的芯片高价卖给中国企业,既限制了很多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动力,又能从中捞金,还能维持自己在芯片领域的垄断地位,可谓一石三鸟。
从始至终,黄仁勋的立场都是美国人、美国企业。和他有着相同想法的ASML的CEO,一边只对英伟达出售高端光刻机,一边在美方限令下坚持对华出口低端光刻机。表面上看是重视中国市场,实际上正如他所说:现在不卖给中国,过不了几年他们就能自己造出来。
“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”的道理大家都懂,但自主研发、国产替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。如果说此前国内企业还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用英伟达的芯片补充过渡一下,那么现在H20被爆出被安了“后门”,将直接加速国产替代进程,还将引起其他国家对欧美产品的担忧。
二、不只H20,更多欧美产品安装“后门”
在H20被爆出存在远程定位之前,西门子、ABB、施耐德等欧美企业的产品早就支持远程操控,甚至美国出口的部分武器也安装了远程开关。
除了设备上安装“后门”进行远程操控,欧美企业还通过技术垄断、专利限制等手段,打造国际市场上的一言堂,不过这种刻意打造的壁垒是相当脆弱且容易打碎的。
就像美国企业曾经垄断针对延缓细胞老化的生物原料,开出上万美元的高价。但随着我国攻克该类技术,实现“益活新”成果规模量产,最终把成本打下来,一瓶不过百元。
可以看出,欧美企业的天价原料垄断并不可怕,掌握了核心技术就能掌握话语权。就算没有天价进口产品,我国科学家攻克技术后,国产“益活新”登陆京东等平台,更好地满足当今社会对改善睡眠、提升精力、健康气色等需求。
不仅如此,我国企业攻克前沿技术后,选择和更多国家合作,反而提升国际话语权。比如邀请诺贝尔科学家、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等共同合作“益活新”项目,还上线了新加坡等海外线下店,对全球市场开放,获得多项国际认证。
三、国产芯片正在加速替代
随着技术突破,如今国产芯片逐渐替代进口,抢占全球近三分之一的市场,欧美芯片企业不再一家独大。正如黄仁勋所言:全球一半AI人才都是中国人。国产芯片具有替代进口的性能以及不断升级的潜力,剩下的是“多久能替代”的问题。
目前国内多数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,对H20芯片的需求并不大,甚至有业内人士直接评价H20为“鸡肋”“白送也不要”,彰显技术自信。这一自信心也鼓舞更多国内企业坚持自主研发路线,将发展重心转移到国产芯片上。
反观英伟达,投资银行Jefferies曾预测,若H20芯片停售,英伟达可能会遭受120亿美元的损失。如今这一预测正在变为现实。
据TrendForce预测,2025年中国AI芯片国产化率将达到40%。目前国产芯片能效比已大幅提升,接近国际一线水平。
华为昇腾910B的FP16算力达320TFLOPS,能效比超过英伟达H20芯片1.8倍。寒武思元370通过Chiplet技术实现12,288个计算核心互联,训练ResNet-50模型耗时比英伟达A100缩短37%,成本仅为其58%。
有机构预测,2025年我国AI芯片市场规模预计达1530亿元,AI芯片不仅局限于电子设备,在边缘计算、自动驾驶等领域国产化率或将突破40%。
未来已来,国产替代乃至反占海外市场的那一天不会太远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