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久以来,英国(以及一定程度上的香港和澳洲)一年制硕士都被嘲笑为水硕。
武汉大学性骚扰案出来后,舆论不断发酵,这两天的新动态是挖当事人的硕士毕业论文,发现写得离谱得不得了,比如出现了“《离婚法》”这种奇葩的表述。让人哭笑不得的是,这篇毕业论文还被评为“优秀论文”。
武汉大学是国内上流985,法学更是老牌强势专业,这不禁让人怀疑,国内的硕士培养到底水成什么样了。
于是有人反击说:天天嘲笑英国一年制硕士水,国内985不是更水?
这个问题很有趣。我的观点比较得罪人,两边不讨好:英国一年制硕士确实是水硕,国内985也是水硕,但它们在不同意义上水。
英硕的水大家都知道,只要肯花钱,门槛——特别是入学门槛极低。培养、毕业门槛倒还好些。
国内985硕士之所以面对英硕有底气,就是因为入学难。
只要自己的面子不牵涉其中,我想对国内外硕士申请略有了解的人都能承认,大多数——也许是绝大多数——能去英国读一年制硕士的人,是毫无希望考上武大这种985的硕士的。
因此,国内985硕士的入学确实是相对不水的。
这也不用扯什么硕士不如本科之类的,一则,就算不如本科,985硕士也够难,二则,现在以保研为主,能到985读硕士的,本科也普遍不俗,甚至出现“本硕倒挂”现象,即本科学校档次还比硕士学校高。
但国内学校,包括985在内,从培养质量和毕业难度来看确实非常水。
所谓的优秀毕业论文,大多数时候就是矮子里面拔将军。真的按照“名副其实”的学术标准来评判,大部分论文根本没资格毕业。
这是结构性的问题,涉及学术为主的培养风格和就业为主的实际需求不符,国内老一辈教师缺乏学术能力等方方面面的因素。
事实上,从就业市场的视角来看,国内的大学主要不是起培养作用,而是起筛选作用,就是通过你的入学成绩来判断你的智力、毅力、习惯等。(类似地,英硕也可以起筛选作用,即据此判断求职者的家庭经济条件。)
综上,英硕和985硕士各有各的水法。
我希望这篇文章不至于得罪人。我讲的只是总体现象。每个个体都有能动性,都是独特的。
总体上水,不妨碍个体出淤泥而不染的杰出。
只有无能的人,才最在意自己身上的群体标签。
如果 你喜欢纸页翻动的踏实感,
不妨带本《三联生活周刊》在身边
优质纸媒代表,
浮躁生活的良师益友,
碎片化时代仍然保持深度,
三联是为数不多值得信任的存在,
《三联生活周刊》2025年跨年刊订阅
全年52期每月4-5本,包邮
原价:780元
限时特惠价:390元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