乒乓球圈最近又有新话题,方博在乒超期间开直播,直接聊起了队里谁天赋最爆表、谁最可惜的问题,这种“饭桌级话题一上线,弹幕先炸了锅,球迷们都熟,国乒这些年人才井喷,天赋是个老梗,但真要较真起来,谁是最强属性点满的那个,谁又最让人扼腕,按方博的说法,这答案还真不止一个层面
方博先把天赋拆得很细,他认定的第一指标不是力量、速度、爆发,而是“手感,简单说就是球员比赛时手不会僵,能把球玩出花,马龙、许昕和他自己都被点名,马龙前三板是顶流,许昕的细腻球感也被认可,结果网友开起玩笑,说方博的天赋是“嘴硬,方博也没怂,直接回怼:你跟我打就知道我的天赋了——气氛到这儿,倒有点像乒乓版的“对喷,但背后其实折射出国乒这一代球员对自我定位的清晰和自信
说到发球,方博给了王楚钦和程靖淇很高评价,他说两个人发球都很难搞,王楚钦厉害在于发完还能高质量衔接,简直一条龙,程靖淇则是“你接过来他就认输,看似调侃,其实点出了发球对比赛的影响力——现在乒乓球讲究节奏变化和细节处理,发球这一环没点天赋真不行,王楚钦的气场和压迫感让人下场就慌,连国家队队友都说“只有真正上场才知道多难接,这不是吹,是真实体验
方博谈樊振东就很绝对,说他是“天赋本东,基本所有技能点都拉满,速度、力量、跑动、综合能力全是98分以上,几乎没短板,这种全面型球员放眼世界都是稀缺物种,球迷嘴里说“小胖没明显短板,其实是因为人家各项都接近顶级,优势被平均稀释了,方博还自嘲,自己有的方面能100分,有些却勉强及格,这其实把国乒主力的分布讲得很明白——有的人单项爆炸,有的人全能均衡,谁能走得远,还得看赛场综合表现
谈到女队,孙颖莎被方博定义为“顶尖,王曼昱天赋也好,但主要体现在身高、跑动和防守,发球和旋转理解上比莎莎略逊一筹,这种分析很细,也很实在,球迷都知道孙颖莎的灵活和细腻,王曼昱的身体条件更突出,但技术细节上还有空间,这种内部视角比单纯看比赛分数更有说服力
最具争议的还是方博提到的“浪费天赋,他点名周启豪,说他跑动、速度、力量、手感全是顶级,就是世界排名太低,没法成为绝对主力,这话有点“刀子嘴豆腐心那味,周启豪的天赋在圈内没人质疑,但成绩始终没兑现,明明属性拉满,却总是差临门一脚,这种“摆烂其实是国乒体系里偶尔会出现的现象,有天赋只是起点,能不能打出来,还得看心态、磨炼和时机
方博还聊到了身体天赋,比如爆发力、手指粗细,提到王皓和薛飞的手指比自己粗一倍,直板横打能玩出不一样的质量,这种细节很容易被忽略,实际上天赋不仅是天生的,也是训练和身体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,球迷总说“天赋决定上限,努力决定下限,但在国乒这种高压环境下,两者缺一不可
问题来了,国乒天赋分配是不是真的绝对公平,或者说,天赋高的一定能打出来吗,方博的案例就挺典型,他技术全面、比赛经验丰富,却一直在主力边缘,网友调侃他“嘴硬,其实也是对他没能完全兑现天赋的一种惋惜,周启豪同理,看着天赋爆炸,却总被边缘化,难免让人感叹“资源浪费,不过在国乒,竞争这么激烈,哪怕你是98分天赋,也可能被99分的挤下去,这才是强队的残酷日常
从球迷视角看,这种天赋分配的“内卷其实是一种奢侈烦恼,别的国家队还在为发掘一个有潜力的新星发愁,国乒却能挑出一大堆“全能型“单项爆炸型轮流上场,哪怕偶有“浪费,整体实力依旧稳居第一,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国乒能长年统治乒坛——底子厚,容错率高,天赋的“浪费其实是团队的富余
回到方博这次直播,有人说他“嘴硬,有人觉得他说得在理,但无论怎么说,这种公开讨论天赋和表现的方式,其实让外界看到了国乒内部的真实竞争和自我认知,大家都不是神,谁都有短板,也都有亮点,能不能兑现天赋,有时候真的就差那么一点点
结论很简单:天赋不是万能的,兑现才是王道,国乒的强大,靠的是一代代“高天赋选手的自我突破和团队磨合,至于谁天赋最好、谁最可惜,答案未必只有一个,但每个人的努力和选择,都在这个体系里留下了自己的痕迹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