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时刻?
朋友圈里,那个原本比你普通的女生,突然嫁得很好;
职场上,那个比你晚进公司的同事,比你更快升职加薪;
读书时候成绩不如你的同学,突然创业成功、声名鹊起;
而你依然在格子间里加班到深夜,回到空无一人的出租屋,心中很不是滋味……
这一切,其实都叫:嫉妒。
你曾经因为嫉妒别人而烦恼过吗?
我就有过,会嫉妒别人,同时也讨厌嫉妒别人的自己。
我嫉妒过好朋友的画画才能,也嫉妒过比我进步快的修行伙伴。
有时明明是最亲近的朋友,却还是在心底生出了“我不如他们”的小我。
但随着修行的深入,每当觉察到嫉妒情绪浮现,我都会提醒自己停一停,做几个深呼吸,回到内在,去观察这个小我到底在说什么;
然后将这股嫉妒的能量,转化为对别人的欣赏、赞美和祝福,也转化为自我精进的动力。
嫉妒可以腐蚀关系,也可以是成长的燃料。
它并不邪恶,只是需要被理解、被安放、被转化。
今天,我们就一起来探索,如何将嫉妒这团“情绪之火”,化为点燃内在力量的光源。
01
嫉妒:“系统失衡”的预警
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:“乞丐并不会妒忌百万富翁,但是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”。
我们嫉妒的往往不是遥不可及的人,而是与我们“差不多”的人。
嫉妒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心理现象。例如,那些内心不够自信的人往往需要从外界获取价值感,因此容易嫉妒身边比自己优秀的人。
在职场中,由于资源有限,人们常常担心自己的地位被他人取代。当同事升职时,就容易产生嫉妒心理。
在亲密关系中,一些女性会担心伴侣被其他女性吸引,从而嫉妒伴侣的女性朋友,甚至嫉妒男友的妹妹。
在原生家庭中,一个孩子也可能嫉妒另一个孩子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。
当嫉妒情绪不被觉察,它就会变得扭曲和极端,让我们的三大中心都失衡。
想要详细了解这三大中心具体的意思,可在公号菜单栏私信“三大中心”领取相应电子资料。
嫉妒会让我们的理智中心产生错误的评判,扭曲他人的行为,甚至产生偏执的认知。
例如“她不就是靠潜规则上位吗?”、“他赚的钱肯定来路不明”。
情感上,它会让我们感到焦虑、恐惧、自卑、愤怒、怨恨和不安等,严重的话甚至出现躯体反应,如胸闷、失眠、心跳加快、紧张易怒等,影响我们的本能中心。
一个人如果无法妥善处理嫉妒情绪,就很容易做出不明智的行为。例如:
·孤立和排斥那个“被嫉妒”的对象;
·在背后贬低、攻击、质疑;
·自我封闭,甚至疏远所有让我们“自愧不如”的人;
·更严重时,可能发展为攻击、报复、暴力等极端行为。
因此,嫉妒情绪其实是我们内心的一个导航仪,是“系统失衡”的预警。
接下来,我们一起从第四道的智慧,回到本源,去解码嫉妒的内在结构。
02
第四道的智慧:三大中心拆解嫉妒
1)本能中心:“资源威胁”的本能反应
当你看到别人拥有你渴望却得不到的东西,比如金钱、地位、人际关系、颜值……那种“咬牙切齿”的情绪,很可能源自本能的反应。
本能中心关心的是生存和繁衍。
在远古时代,嫉妒产生于抢夺生存资源的竞争中;而在现代社会,这种竞争转向了对金钱、地位(生存)、关系、外貌(繁衍)等方面。
这种情绪就容易导致人们在职场关系和亲密关系中出现嫉妒现象。然而,我们需要意识到“盈亏同源”的道理——
有时候,那些你非常渴望的东西,其背后可能隐藏着难以承受的反噬,为了获得它们,你可能需要付出超出预期的代价。
2)情感中心:缺爱的人更容易嫉妒
嫉妒,有时是因为我们内心的匮乏感、低价值感和不配得感。
有些人会嫉妒比自己更优秀、更好的人,因为他们担心:如果自己不如别人,就不值得被爱,会被抛弃。
尤其是在童年没有被稳定关注、情感得不到回应的人,长大后很容易将这种“被忽视”的恐惧投射到所有关系中,这就是嫉妒的来源之一。
一个很常见的例子:在多孩子家庭中,被忽略的女孩子,童年时期对于被爱和被重视的需求没有满足。
她们长大后,会在伴侣身上寻找这种需求的满足,会不自觉地嫉妒伴侣身边的女性朋友,包括正常的女性同事,女性家人等等。
也因为这样,她们很容易被贴上“敏感”“小气”“占有欲强”的标签。
但嫉妒心和人品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,嫉妒别人并不代表你是一个阴暗的人,这可能只是情感中心在发出“我不安全了”、“我要被抛弃了”的信号。
3)理智中心:认知偏差加重嫉妒
现在的社交媒体时代,“比较”变成了一种无孔不入的毒药。
打开朋友圈,看到别人去旅游、吃美食、结婚、升职;刷抖音,看到别人年纪轻轻就月入百万、身材颜值逆天……
你就会忍不住怀疑:为什么别人什么都有,自己却什么都不是?
这种认知背后,是强烈的二元对立与零和思维:他人优秀 = 自己差劲;他人成功 = 自己失败。
但这个世界是多维度的,别人的幸福不等于你的不幸,他人今天的荣耀,不代表你不会在明天绽放。
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轨迹和节奏,所以不是“只有他不好,我才好”,而是“我们都可以很好”。
03
让嫉妒变成你生命的燃料
1)接纳嫉妒:看见内在小孩
产生嫉妒情绪是正常的情感反应,我们要做的第一步,不是压抑它、否认它,而是看见它、理解它、接纳它。
我以前也有过很强的嫉妒情绪,但又觉得嫉妒别人是很不好的事情,于是开始攻击自己,结果内心更加受伤。
其实,不必因产生嫉妒而自责,先承认自己此刻感到不舒服。保持觉知,进行自我观察。每当嫉妒别人的时候,都跟自己说:
“我看见了一个嫉妒的小人/我观察到自己嫉妒某某人/我感觉到自己因为嫉妒而不舒服”等等。
就像你不会骂一个受伤的小孩,嫉妒也是你内在小孩的求助。不要责怪他,而是看见他。
2)转化嫉妒:从情绪走向行动
·从“对抗”到“对话”
问自己:“这个嫉妒在守护什么脆弱?”
可能是童年的创伤、未被满足的需求,又或是“我必须比别人优秀才值得被爱”的错误认知。
·从“比较”到“学习”
不必跟对方较劲,不执着于一定要赢过对方,换一个角度:“有什么是可以向他学习请教的?”
·从“竞争”到“合作”
别人有别人的优势,自己也有自己的长处,去思考如何整合彼此的长板,补充彼此的短板,从“争蛋糕”的零和博弈思维转变为“一起把蛋糕做大”的合作共赢思维。
·从“对立”到“融合”
在亲密关系中,不必嫉妒伴侣身边的女性朋友和女性家人,也不必将她们视为对立面。
相反,可以主动与她们建立良好的关系,融入伴侣的家庭和朋友圈子。
这样做不仅有助于缓解自身的不安,还能为亲密关系的经营增添助力。
3)超越嫉妒:高频能量的提升
当你愿意从嫉妒的低频情绪中走出来时,就可以开始练习高能量三件套——感恩、赞美、祝福,你会发现自己的内心越来越有力量。
·感恩让你聚焦于已经拥有的,而不是匮乏;
·赞美让你看到他人的闪光点,也能重新找到自己内心的平衡;
·祝福让你成为一个心中有光、愿为他人送暖的人,别人的成功也有你的一份功德。
4)化解嫉妒
有时,我们不仅会嫉妒别人,也可能被别人嫉妒。
例如在亲密关系中,对方的限制和打压,往往也是一种嫉妒的表现。
可能是对方害怕伴侣的价值超过自己后会离开,或者是因为自身的匮乏感和不配得感,而嫉妒伴侣变得更好。
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怎么做呢?
首先,不用讨厌“被嫉妒”。被别人嫉妒,至少说明我们在成长,在变得更好。
其次,要保持慈悲心。当别人嫉妒自己时,其实对方内心可能正在经历痛苦。慈悲心源自更高层次的情感能量,也是化解嫉妒的关键所在。
但如果对方的嫉妒已经引发攻击性行为,请勇敢设立边界,保护自己,远离具有攻击性嫉妒的人。
嫉妒从来不是敌人,而是一个信使,它在提醒你:
你不必成为最优秀的人,但你可以成为那个最真实、最愿意看见自己的人。每一次觉察、每一次转化,都是你更自由的起点。
邀请你做一次自我觉察的练习,回忆你最近一次嫉妒的时刻,可以在评论区留言:
“我曾经嫉妒_______,但我看见了这背后的______,我选择把它转化为______。”
让我们来一起见证,你如何从嫉妒中蜕变,成为更自由、更有力量的自己。
作者丨何紫欣 创爱之旅资深学员,致力于关系心理学的传承,信奉“爱是一种可以学习的能力”。
本文的插画,未经授权,不得使用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